柳体书法与欧体书法区别大吗(书法界是不是很推崇颜体?)

08-09 资讯 投稿:浮沛蓝

所谓 颜筋柳骨 ,个人觉得柳体是四大家中最特别的一种,清丽刚劲,棱角峻厉;这种字体对用笔的力道要求比较高,初学者很难掌握!

小时候学书法的时候,刚开始老师只教基本笔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一段时间,再根据学生自己的字体特点推荐四大家中一种针对性的学习,习赵体的最多,其次欧颜,柳体的则相对少一些,个人觉得柳体最难练,怎么都写不出那种棱角峻厉的骨感。

三、能系统地谈谈欧楷,颜楷,柳楷的区别么?

感谢邀请。三体楷书,其中欧体用功最多。欧体字形美观,点画自然,如同行书中的王体一样,学了欧体之后可以上探魏碑,下探王米。欧体字其实魏碑集大成者。北魏见多了,就看到好多欧体字,魏碑造像墓志铭里都已出现,大同小异。只不过欧阳询对其加以规范统一,形成了这种字形修长,点画精到,结体峻峭的字体。而颜体字柳体字在笔法线条方面强调顿挫,笔画写起来不够流畅自然。逆锋回锋的笔画练多了,对行草书来说就成了天然的窒障。对学习行草书是很不利的。所以大凡行草书大家楷书都不大灵光。至多是欧楷还是魏碑。原因不言而明。

三体楷书到底有哪些区别呢?可以从结字和笔法上来作一个比较。从结字方面来看:主要中宫紧张度不同。柳最紧,欧次之,颜最松。中宫个人理解为。把一字中间部分写得松散还是紧凑而言。颜体最松,所以初学者容易上手。柳体最紧,易上手,可是写好也不易。从字的风格来看,颜字形象是宽博,格字里占满,近于美术字,柳体字瘦硬,而欧体字修长,字与字之间空隙较大。从笔法上来看。这是三体另一个大的区别。欧字笔画自然顺锋而入较多。颜柳多顿挫,且各不相同。柳体字强调骨力,很多笔画两头粗中间细。这种线条初学者学不到沦为重病。而颜字好像点画不讲究细腻精到,学得不好沦为粗鄙之形,再学行书时背离正道,无可返矣。欧体字在处理竖笔和颜柳完全不同,一是向外取拓,一是向内弯。说到笔画粗细变化。颜体最明显,横细竖粗,对比强列。欧体次之,但是欧体笔画变化非常丰富,有时横细竖粗,有时横粗竖细,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围笔画粗,内部笔画细。而柳体字笔画粗细变化最小。

四、书法界是不是很推崇颜体?

外行看来,颜体就是难看,柳体也很别扭。欧体和赵体都很好看。

以人比喻,赵体是美女,欧体是帅哥,颜体是油腻胖子,柳体只能说有气质。

颜体入门容易,辨识度很高;你学上个把月,大家都能看出来你是颜体;但欧体就难了,学一年大家也未必觉得你是欧体。

田英章有个头衔,是国务院书写员;为什么别人不是?这就是欧体的好处,内行外行看起来都很舒服。你拿颜体就没这个效果了。

我就是那个外行,怎么也看不出颜体好看,颜勤礼碑感觉就是一堆大胖子挤一个小黑屋,很憋气。

五、32岁,想在工作之余练练毛笔字,颜体柳体欧体选哪个字体比较好呢?

不建议柳体

颜体和欧体您可以选一个

个人建议写欧体 因为欧体的字形跟我们平时写硬笔字时的字形很像可以互相借鉴您说您32岁可能会对您工作有帮助

我之前参加过一个全国性的比赛得了全国金奖评委当时给我的评论就是将欧体融入到硬笔中很好之类的话因为我从四年级就开始练习欧体到了初三才真正开始练习褚遂良

六、为什么现在的书法不推荐学习欧体?

为什么不学?欧体和颜体柳体赵体禇体比起来易上手,辨识度高,对硬笔写得好有帮助,为啥不学?

七、很多地方都说颜体比欧体耐看,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这是我的一位老师的说法,欧体内擫,擫到无穷小,是个尽精微的字。颜体外拓,拓到无穷大,是个致广大的字。并不存在优劣。求小需擒得住笔,求大需纵得开笔,两者都需要把笔力贯注锋端。致广大而尽精微,两者兼得便是柳体。正因如此柳体被称为楷法极则,柳体至难也是这个原因。世人认为颜体易欧体难是因为很多人有粗即是有力的错觉,实际上大字要得力,难度远大于小字。所以练字也讲究由大而小,若是由小而大,大字往往不成体段。

八、为什么学欧体的那么多,柳体的少之又少?以柳字闻名的硬笔大咖几乎没看到。真的大家都是挑容易上手的去学吗?

一是柳体太难,难以入门,二是欧体有了二田,卢中南等人的改良和推广,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学习了

九、早期颜体,后来一直柳体,现在我想练欧体有必要吗?

虽然不知道您具体写的怎样,也还是觉着没有必要。专业学书法的写柳体的不多,自古以来从柳公权之后就很少写柳体的,最起码唐朝以后知名书法家很少听说谁写柳体。柳体结构太严谨,稍微有一点走形都不好看。今人学柳体程式化的东西太多,灵活性的东西太少,容易把人学死。

欧体也是结构极为严谨的书体,我觉着你反而不如去学学颜体,细细体会笔法性的东西,学学书法里面深层次一点有内涵的东西。

十、不懂书法的人怎样判断一张书页的字体是欧阳询、颜真卿还是柳公权的?

欧颜柳三种字体还是很好辨认的,完全可以零基础区分。但是要区分欧阳询和虞世南,或者区分苏东坡和黄庭坚,相对就需要点基础,好在问题只是区分欧颜柳,那么就说点窍门。

掌握了这些小窍门,就算你从没学过书法,当你再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卖弄一番,说上几句了:

很有一股颜体的味道啊!

有些柳体的风骨嘛。

先来个大体印象:

这是欧阳询:

这是颜真卿:

这是柳公权:

历代关于这三个人字体的评价有很多,这里就不多引用了,主要说些窍门。

先说笔画。

从左向右依次为欧颜柳的 点 。典型的欧体的点,有点像个钝角三角形;颜体的点像个半圆,上半部的圆弧很圆滑;柳体的点则是个类似梯形的四边形,上半部有角有楞。

再看横划的不同。典型欧体横划,起笔是大约45 倾斜,然后很缓的过渡;颜体起笔也是倾斜,45 或者更小角度,而且非常突然的过渡,就是起笔比较重,中间行笔的时候突然变细,过渡比较突然;柳体的起笔几乎是直的,像刀切的一样90 ,行笔过渡也很缓。最终落笔的地方,欧体横划也很缓,成一个圆弧头;颜体顿的很重,都向下耷拉了,不过是个圆弧疙瘩;柳体落笔也重,也是个疙瘩,但是有角有楞,它的起笔和落笔都像是刀切出来的。

再说钩的不同。欧体的钩很有特点,就是含羞带臊,欲出还羞的感觉,钩出来的很小,很克制;颜体就是一个粗壮树干上的一个小细枝桠;而柳体的钩是最奔放的,形成一个很锐利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看捺的不同。欧体的捺脚是最平滑的,而且开头细最后粗的很明显;颜体捺脚有个窝,最不平坦,像是一个脚心;柳体也不平坦,但是脚心的凹度比颜体小,而且上细下粗的不明显,粗细比较一致。

竖划的对比。欧体的起笔是45 斜入,边角锐利;颜体也是45 斜入,但是圆滑,是个圆头;柳体竖的起笔是个棱形,像是个鸟嘴样。三者区别很明显。

再说说一些典型的结构不同。颜体的横细竖粗非常典型,某些偏旁的特点也很分明。

比如说三点水。欧体的三点水排列,有点像是撇、短竖、提的写法;颜体就是点、点、提;柳体也是点、点、提,不过他的点是典型柳体的 梯形 点,而且提很有特点,下面有个大疙瘩。

再比如宝盖头。除了笔画上的不同,比如横钩写法,欧体很平滑,颜柳有个大疙瘩头,宝盖的结构上也有不同。欧体和柳体中间的点,几乎是竖划的写法,就是个短竖,而颜体中间则是一个典型的颜体点;左侧的点,欧体和柳体都更竖直,颜体更斜,欧、柳的区别在于,欧体漏锋入笔,顶上是尖的,柳体也像个短竖。

除此之外,还有小 口 字和 口 字框的不同,走之旁的不同等等,都各有特点。总的来说,欧体受魏碑影响更大,颜柳的特点就是那句最最经典的 颜筋柳骨 。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字体:

从左向右依次是欧颜柳的 则 和 者 。首先,我们可以从每个字中看到典型的各自字体的笔画特点,比如 则 的钩和点, 者 的竖和横,另外还有没提到的 折 法。颜体因为横细竖粗明显,所以折的位置横竖交汇,形成一个疙瘩头;而柳体疙瘩头很小,折成45 ;欧体则没有疙瘩头,折角度更平些。另外,颜体的横折竖的竖划成 内方外圆 ,就是说竖的边框内侧是直的,外侧是弧的。

从字体上看,欧体的四边框基本就成矩形,四个角90 ,互相平行,比如 者 的 日 和 则 的 贝 ;而柳体则是上宽下窄,典型的像 者 的 日 ;另外,颜柳四边框的两侧竖划取相向的,就是都略往外弧出,比如 则 的 贝 。这些都是欧颜柳典型写法。

当然,这些都是些小窍门,只是不同人书写习惯上的不同造成的,而书法字体不是电脑字体,贵在变化,还会有些变种,就不细说了。

十一、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的书法,后世有没有以柳体为基础发展成为的书法家?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建议题主专门读一些柳公权书法研究的专著或者论文,相关的研究者会给你比较全面的回答。

你对柳体、欧体、颜体的评价有一些问题,需要客观公正的评判,不可刻意拔高或存在偏见,当然这需要时间来认识。

柳体确实法度很森严,但给人的感觉不是温和的,而是冷峻的。所谓的 冷峻 是讲其沉着而严肃,凌然不可侵犯的。因此柳体楷书的似乎点画有如 长枪大戟 。其点画形态的刚硬与力度,结构的张力与舒展都达到了极致,当然柳体楷书仍然是饱满的。

我谈谈我对柳体的一些认识。最初我喜欢上书法是因为颜体和柳体,为什么呢?颜体和柳体的笔锋是最明显的,因此一看就能感觉到书法形式上的美感,直接而且这种感觉是强烈的。

历史上颜柳并称 颜筋柳骨 ,简单说颜真卿的书法多丰腴之感,柳公权的书法多硬朗的骨感。这是两种审美。

而作为初学者的我,毫无疑问地被这两种美所打动。并开始自己学习,临摹他们的作品不亦乐乎。

上了高中后,我开始跟着更加专业的老师学书法,楷书方面老师只教欧体,没办法,我只能学欧体。

说实在的,在那时我觉得欧体一点也不美,像是打印出来的楷书印刷体,在彼时看来太含蓄太内美,我完全捕捉不到。

学了很久,我开始喜欢欧体,觉得他的点画、结构都好看,并深深地被它含蓄安静的张力所打动。于是我沉醉于欧体,2009年我来到杭州,跟着刘庭全老师系统地学习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中,写颜体的人不多,写褚体的很多,写欧体的就更少了。

大众的审美与专业圈的审美是不一样的,大众的审美只考虑我喜欢,我看着舒服。也就是只停留在 眼观 而没有进行实操。大众不会考虑到是否好学、易学,是否可以轻松地从临摹转换到创作的问题。

是否推行或流行某种书风,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决定的。

比如说写得是否够好,是否能够作为标准(典范)去推广,柳公权作为 楷书 四大家之一,艺术水平是无可置疑的,那么他的楷书可以作为典范推广开去吗?

个人看法可能会比较难,我们的传统文化比较偏爱含蓄内敛的审美,讲究中庸之道,即掷其两端而用其中,两个极端都不取,而是在中间取一个合适的点。我们看柳公权的楷书,是含蓄、内敛的吗?不是,他的字锋芒毕露,森然肃穆;然而有学者认为 露 构成了柳公权楷书的基本特征。从柳楷书风的 露 的审美看,要推广开去几乎不大可能。

楷书四大家 有两种说法,一是颜、柳、欧、赵(孟頫),一是颜、柳、欧、苏(轼)。有三人在唐代,我们比感受一下颜、柳、欧在书风上的不同。

颜真卿《颜勤礼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柳公权《玄秘塔碑》

是否好学、易学,对于一般的读书人而言容易掌握书写、结字的技巧,这是本着实用的观点来看,在古代书写对考试的影响比较大,唐代的科举中有 以书取士 的讲法,到了明清台阁体、馆阁体对考生书法的要求更加细致,千人一面。

就柳公权楷书而言似乎并不容易学,从历代书家取法的结果看确实如此,学习并有所成就者少之又少。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一个时期是以柳楷作为典范来推行的,具体情况如何还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赐教。

还有,楷书到行书的过渡衔接也是人们学习楷书会思考的一个问题。

比如学习颜真卿的楷书之后,过渡到行书比较顺畅,在颜真卿本身他既有经典的楷书也有不朽的行草书,如《祭侄文稿》。我写楷书、行书比较少,为什么可以顺利过渡我还不能讲得十分清楚。历史上学颜书的多擅长行草,比如苏轼、蔡襄、何绍基等等。

苏轼的楷书学颜真卿较多,而且形成较为明显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大。前面说楷书四大家中有推苏轼的,你看了苏轼的楷书作品后肯定也会赞同。苏轼的楷书似乎加入了行书的笔意,势态飞动。

其行书《黄州寒食帖》被誉为 天下第三行书 ,可见其水平之高。熟悉《祭侄文稿》的朋友也许能明显感受到取法颜真卿而贯以己意别具一格。

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当然某个时代流行某种书风和朝廷的风向标是分不开的,简单点说与皇帝的喜好有很大的影响。

至于有没有以柳体为基础且有一定成就的书家,答案是:有。相比较而言,比较少。比如说溥心畲、启功的书法就受到柳公权书法的影响。

溥心畲楷书联

在当代的书法专业圈子里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柳体不能学,大家都这样做。学颜真卿、褚遂良、智永、魏碑等等,甚至学习赵孟頫,就是不学柳公权,这着实令人搞不懂,毕竟柳体也是典范。

吴先生的文章谈到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道理,供大家参考。

用欧体笔法写柳体会怎么样?

楷书到了唐朝,进到一个高峰!欧阳询的楷书欹侧险绝,在当时,众人争相模仿学习,结构达到了分毫不差的地步,为后世学习楷书,立了一座标竿!

欧体的笔法难在哪里?

长横,角度变化很大,横画如果倾斜角度大,其实并不难,但如果是平的,难度就高了,所以我们平常写横画没太大的问题,但是平的横画,就是一种考验!

钩,钩法很多种,竖弯钩是其特色,横钩比较容易,最难的当属斜钩和竖钩,如果坚持要一笔完成,确实难度高,如果分成两笔或是在钩的过程中进行调锋,那么难度就降低许多。所以,就分为两派了,一种认为一定要一笔完成,当然会持这种看法者,一定对于一笔完成有深入的研究,且书写无碍,一笔能写好,就不必两笔;一派是没办法一笔完成,则偏向两笔或调锋来完成。当然,每个人所吸收的技巧和练习的时长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所以,有这样不同的看法,可想而知!

由于田楷的盛行,把笔法简单化了,造成很多人争相学习,的确让整体的书法水平有所提高,大家的字型提升上来了,但是笔者实在无法评论这个现象,对于书法后期的影响是好是坏,只能留与历史论断了!下一期再好好的谈谈欧体的笔法。

初学者想学习毛笔书法,先学欧体还是颜体,哪个好学一些?

从实用角度和难易角度看,应先学颜。

一个是更节省时间,一个是碑帖丰富。

至少今后你的书法兴趣如果锐减,你还能拿出稍微像样的字。

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把字写端正已实属不易。还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更适合当代的环境。

另外,颜体格局宏大、气韵端庄。鲁公浩然正气,满门忠烈。临习他的字,对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大有裨益。

当然如果把书法当做专业,需从欧入手,再入二王~~

但入欧不易。

欧的碑大多风化极为严重,没有明师指导,极易走偏。

搞不好,很容易误入当代 二田 小雷音(田蕴章先生明确说不要学他的字,但世人愚钝),字越写越拘束,越写越蠢笨,越写越呆板,越写越像美术字。

欧的贴,只有《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为真,《千字文》是伪帖。资料很有限。

近来,游李鸿章故居,见福寿堂三字及对联为颜体书写,黑底金字,端庄大气,上书:

栋梁华夏资良辅,

带砺河山锡大年。

何人所书?老佛爷是也~~

叹!误解太深~~

悲!一个个的喷逼,汉字写的不及一个满族老太太~~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